帝皇陵园的首要标志,就是上述的“封土”、“方上”或“宝城宝顶”。除此之外,因为帝皇在下面也要享受在上面时的登峰造极的荣耀,所以陵园范围极大,陵园修建也许多。早在商代,在皇陵和贵zu墓的墓室之上就出现了供祭祀用的房子修建,仅仅因为时代久远,商到春秋时期帝皇陵的地上修建早已毁坏。
不过,自秦汉以来,帝皇陵的地上修建有遗址可寻。帝皇陵的地上修建首要有三个部分:一部分为祭祀修建区。为陵园修建的重要部分,供祭祀之用。首要修建物是祭殿。早期曾称作享殿、献殿、寝殿、陵殿等。秦始皇陵陵园的北部设有寝殿,开帝陵设寝的先例。唐乾陵,曾有房子378间。
明代帝皇陵园的祭祀修建区,由棱恩殿、配殿、廊庑、祭坛、朝房、值房等修建组成。第二部分为shen道。又称作“御路”、“甬路”等,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扶引大路。唐以前,shen道并不长,在道旁置少数石刻,墓道的人口设阙门。到了唐朝,陵前的shen道石刻有了很大的开展,大型的“石像生”仪仗队石刻已经形成。
如唐乾陵的shen道,全长约1公里,shen道入口处有华表1对,华表之后依次为翼兽1对、鸵鸟1对、石马及牵马人5对、石人10对,还有无字碑、述圣记碑和61个“蕃酋”像。到明清时期,帝皇陵墓shen道开展到了高峰。明十三陵的shen道全长7公里,清东陵的shen道长达5公里。
明十三陵shen路中间有“大明长陵shen功圣德碑”,碑周围有4个石华表。shen路两侧除shen道石柱外,又有石兽24个,都是两卧两立;石人12个,内有武臣、文臣、 勋臣各4个。第三部分为护陵监。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办理陵园的组织,为了防止被盗掘 和破坏,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。
监的外面有城墙环绕,里边有衙署、市衙、住宅等修建。